一、紫砂的形成和结构特征
紫砂是由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沉积的矿床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后,矿床上粘土(含水铝硅酸盐矿)与岩石(长石类)结合后,经过长期风化,加之外力沉积形成的,一般存在于山腹中。
紫砂主要是由石英、粘土、水云母、赤铁矿等组成,常见成分有硅(二氧化硅)、铝(三氧化二铝)、铁(三氧化二铁)、锰(二氧化锰)、钙(氧化钙)、镁(氧化镁)、钾(氧化钾)、钠(氧化钠)、钛(氧化钛)和结晶水。
二、主要矿料来源及类型
用于制作紫砂壶的紫砂泥主要产自黄龙山黄石岩下的夹甲泥矿中,矿层厚度在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其化学成分为含铁质粘土粉砂岩,不同于一般的黏土。
其质地介于“石”和“泥”之间,不能用水直接膨润,从矿层中开采出的紫泥,俗称生泥。对于黄龙山的紫砂泥料,我们主要通过对原矿、纯矿、拼配泥三种类型来区分,则更容易对紫砂泥料有整体的了解:
原矿:专指泥料百分百由紫砂矿炼制而成,不含任何添加物,但在制作过程中,为降低单一泥料成型的难度或为了提高紫砂壶的艺术美感,有时会在泥料中添加部分的生砂或熟砂,此种仍属于原矿泥料。
纯矿:由单一紫砂矿炼制的,也有人称为清水泥,主要有紫泥、段泥与红泥三种。纯矿泥料的好坏重在一个“纯”字,同一矿脉中,中央的泥料纯粹,越往边缘杂志越多,只能称为“夹泥”,“夹泥”不宜制壶,主要用作花盆与大缸。
拼配泥:源于明代,是由多种泥料相互拼配而成,从颜色到手感上都有了更多的变化,为紫砂壶艺术的艺术美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创作设计空间。
三、泥料的制作过程
刚开采出来的紫砂泥矿体(常被称为生料),质坚如石,需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方可成泥(熟料),用于制作。其工艺处理流程如下:
01.矿体开采
02.挑选矿料(生料)
03.露天堆放(风吹日打、日晒夜露数月甚至数年)
04.自然风化(矿体成为松散小颗粒)
05.除去杂料
06.矿料粉碎(用石墨或轮碾机碾碎)
07.矿料过筛(根据泥料要求的数目,用不同规格的筛网筛选)
08.配料混合(纯原矿泥料无此工序)
09.加水拌和(大缸中)
10.炼泥(手工泥用人工木杵槌炼或足踏或用滚石碾烂等,机制泥则采用机制设备真空搅练)
11.掇成湿泥块(手工泥切片成块,机制泥挤出切条)
12.陈腐养土(多放置地窖阴湿处和套缸内,且陈腐时间越长越好)
13.形成熟料(使用前还需要再对泥料炼制一次,方能达到理想的均匀度和可塑性)
(来源:互联网)
– THE END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
本文由 紫砂学堂 作者:古宜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