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艺术自明中期至今,不过短短的五百多年历史,比起陶瓷其它种类,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自紫砂艺术形成之日起,就以其独有的面貌成为其它陶瓷种类所不能比拟的,最为突出的,并从工艺品升华为艺术品的唯一陶瓷艺术品种。紫砂的品种与形制,变化与创造,之多之广之丰富,无法完整统计。不同的流源与风格,之多之广之丰富,无法完整统计。不同的流源与风格,各种色彩的变异,都属于世界陶瓷之首位。宜兴的地域变化,民风民俗,民族特点,传统文化,都反映在紫砂艺术之中,亦回然不同于其它陶瓷。
树瘿壶
树瘿就是树瘤。这种壶的造型模仿树瘿,壶面凹凸不平,有树皮模样刻纹。整把壶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壶大家供春创制的一种壶式。
二泉铭壶
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约1803-1860年),擅长镌壶铭。这把壶型质古朴,壶为土黄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应和古人“祝福”意愿。壶腹一侧,阴刻行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句诗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署名“二泉”。壶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壶人,但其人已无法考证。
冰心道人壶
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间的紫砂壶。壶体颜色似瓷器中的茶叶末釉,壶身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龛,内坐一人,龛外壁装饰有桃树、桃花、桃叶。壶身另外三侧为雕刻的云纹。壶底款为“冰心道人”。“冰心道人”为清末民初年间紫砂大师程寿珍(1858-1939年)的号。程寿珍制作的紫沙壶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别获得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的头等奖和优秀奖。
覆斗式壶
宜兴窑玉麟款紫砂覆斗式壶,清末,高7.5cm,口径5.7×5.7cm,底径9.8×9.8cm。
壶呈上小下大覆斗式,平底四方委角形。壶身镌刻篆书“子孙宜”三字。底钤篆书“玉麟”印章款。姜黄色砂泥,滋润细腻。
此壶造型方中有圆,给人以刚中带柔的感觉。
“玉麟”指黄玉麟(1842—1913年),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制壶名家,善制掇球、供春、鱼化龙壶诸式,所制砂壶精巧而不失古意。

宜兴的紫砂器以泥质细腻、呈色丰富、形质新颖和纹饰多样而形成特色。艺人们对选料炼泥特别重视,所用陶土一般要经过窖藏、淘洗等工序。成品颜色呈现朱砂、暗肝、雪莉、松花、豆青、轻赭、淡黑、古铜等色调。造型能根据自然界中的鸟兽瓜果的形象进行塑作,并施以丰富多样的纹饰加以美化。
(来源:互联网)
– THE END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
本文由 紫砂学堂 作者:古宜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