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传承,千年紫砂文化!      欢迎光临古宜紫砂壶艺网!
《景舟石瓢》

《景舟石瓢》

服务承诺: 正品保证 老师授权 证书齐全 顺丰包邮

【作者简介】

范林强 查看作者更多信息
范林强,助理工艺美术师,自幼酷爱紫砂艺术,潜心研究历代紫砂名作,形成了个人独特的...

商品详细

【名称】景舟石瓢 (原矿本山段泥)
【容量】320cc
【作者】范林强 - 助理工艺美术师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景舟石瓢作为紫砂实用器型,以其端庄大方的造型和流畅的出水,一直深受广大壶友茶客的喜爱。八字形的壶身线条自上而下流畅自然,壶底三圆足称托,更显稳重之气,直流嘴与三角把的搭配更是比例协调,气势非凡,平盖桥钮,细节处见作者制壶功力深厚,此壶泥料更是当世少有,未碰茶水已现温润之色,令人惊叹!栩栩如生的人物描绘,苍劲有力的字体篆刻,整器壶型选择、泥料搭配、刻绘装饰三者结合相得益彰,此等匠心之作怎能不入手珍藏!

石瓢 · 壶型简介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

“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与“子沾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本山段泥· 泥料简介

  简介:

  此段泥产于宜兴丁蜀镇本地的黄龙山 (此山开采出来的才是真正优质的正宗 紫砂矿料),所以俗称本山段泥!

  本山段泥也是最难烧的,烧不到位就吐黑,而且容易惊开段泥的烧成温度在1170 度左右,烧成温度比较高,如温度没有烧到位段泥比较容易“吐黑” 较高,所以一般原矿段泥都要烧到有点发青才好。

猜您喜欢

曼生百纳
梵莲
  • 梵莲
  • 泥料 : 紫泥 容量 : 270CC
  • 作者 : 民间艺人编号 : 40003863
作品名称
汉瓦
  • 汉瓦
  • 泥料 : 朱泥 容量 : 200CC
  • 作者 : 郭超钢编号 : Yst1Hyiog
水滴石穿
龙凤呈祥
汉铎
  • 汉铎
  • 泥料 : 桃花泥 容量 : 250CC
  • 作者 : 范俊华编号 : 810001997
宫灯
  • 宫灯
  • 泥料 : 朱泥 容量 : 150CC
  • 作者 : 吕介平编号 : 670001180
> 古宜紫砂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