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细
【名称】心经石瓢 (紫红泥)
【容量】330cc 【作者】张丽 - 助理工艺美术师 该【心经石瓢】为经典石瓢造型,壶身环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典老道的器型配以佛韵禅机丰盈的心经刻绘,使石瓢壶披上 一层佛家的霞光瑞霭,熠熠生辉。 石瓢 · 壶型简介![]()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 “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与“子沾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紫红泥· 泥料简介![]() 【简介】:原矿紫红泥,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红色,玩家惯呼“黑紫泥”,为最广泛市场接受的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评价好! 【窑温】:约1180度C。 【收缩比】:约11%。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紫泥系。 【泥性】:稳定性佳,易掌控;紧密结实,可塑大型塑像,成型较易,作家最喜爱使用之泥料。 【难度】:易生氧化铁融点、跳砂、及花泥。 【特点】:泥色成熟稳重、端庄肃穆,作品大小皆宜,呈棕紫色调,能安定心灵,亲和力甚佳。 【冲茗特性】:使透气性佳,热淋变色率高,亲茶性颇符中庸之道,易掌控冲泡时间,养成后更显高贵迷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也! 【冲泡建议】: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等。 猜您喜欢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即日起可免费领紫砂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