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传承,千年紫砂文化!      欢迎光临古宜紫砂壶艺网!
《满瓢-王福君刻绘》

《满瓢-王福君刻绘》

服务承诺: 正品保证 老师授权 证书齐全 顺丰包邮

【作者简介】

马吉 查看作者更多信息
1989年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生长于陶艺世家。2007年进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艺术馆(长乐陶庄)学习全手工制壶. 2010年进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范永良紫砂艺术馆跟随其子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范卓群系统学习。。。

商品详细

【名称】满瓢-王福君刻绘 (原矿乌金砂)
【容量】380cc
【作者】马吉 - 助理工艺美术师
马吉,生长于陶艺世家,入徐秀棠艺术馆学习全手工制壶技艺,师从研高王福君,随实力名师范卓群、高俊峰学习制壶技艺。
满瓢意为盖满石瓢,此壶线条谦和爽朗,肌理骨肉匀称,在形态上充分掌握其比例、韵味,流、把和钮的搭配合理,壶体上窄下宽,饱满而不臃肿,整体沉稳,更显张力。壶身与壶底的衔接转折恰到好处,精神又不失锐气。
壶身正面铭刻“细嚼梅花雪乳香”,壶身背面画以疏竹、雪梅,配以诗文。

石瓢 · 壶型简介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

“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与“子沾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乌金砂· 泥料简介

简介:乌金砂,为早期最常见通用泥料之一 。 为江苏宜兴黄龙山原矿提练再加入锰而成,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养壶者之最爱。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气,经长期使用壶身展现出灰黑,泡茶数日则如墨黑,泡茶好喝,评价好,赞不绝口!黑铁砂,这种泥料名词的定义要追溯到80年代初期。宜兴紫砂一厂曾用这批泥料做过一些商品壶。例如水平壶之类的,这种泥的含铁量极高,不但可以泡普洱,其逼热之高甚至可以泡观音。而这批壶的产量极少,因为黑铁砂的稀缺,可见其相当珍贵。

窑 温:约1130度C

收缩比:约12%

冲泡建议:轻焙火乌龙茶、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猜您喜欢

泥绘蓬台
菱花潘壶
《竹段》
《禅意佛心》
《金砂四方》
《子冶石瓢》
龙行神州
《浪花如意》
> 古宜紫砂商城